搜索 萧岱青

共找到“18”个结果
  •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的江南水乡。民间抗日志士高明远率领的队伍是当地一支著名的抗日力量,在一次劫日军监狱救人行动中,他们偶遇新四军游击队,也遇到了曾经的同学—现任新四军游击队队长的心月。心月欣赏明远的人品和才能,希望明远加入新四军,共同抗日。明远和手下的兄弟们固执地凭借个人的力量对抗日军,险些铸成大错。在心月的帮助下,明远等人认识到自己的鲁莽和任性,幡然悔悟,加入游击队,与心月一起携手作战。虽然开始有些无所适从,但经过努力,大家逐渐适应了部队生活。他们英勇奋战,挫败了日军扫荡计划。明远和他的兄弟们也在战斗中成长,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与此同时,明远和心月也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
  • 该剧讲述了清乾隆年间,刘墉受命调查一起悬案,随着案件层层剥茧,各色贪官污吏浮出水面,刘墉数次身陷险境,最终凭借过人的机智和独特的办案手法破解迷案,也揭露了一场震动朝野的阴谋。
  • 清末,河北香木镇,管家老陆的儿子陆书白出生在书香世家徐门。他天生聪慧无双,资质过人,到七岁时便能熟背诸子百家。见此情形,徐家老爷老翰林徐简博甚是欢喜,将他收为义子,带在身边精心培养。从此,书白便多了两位异姓兄弟──徐简博老爷子的一双亲生儿女与他同吃住、同读书、同玩耍。
  • 康熙二十三年,陈廷敬受康熙之命处置顺天乡试科场舞弊案,因而卷入了明珠党和索额图党的党争。陈廷敬沉着应对,既避免了各党的拉拢,又妥善处置了舞弊案,挖出了背后的索额图势力,扳倒了索额图一党,深得康熙赏识。康熙任命陈廷敬改革弊政,陈廷敬大刀阔斧肃清朝廷内部渎职舞弊的不正之风,改革铜钱制度,清查明珠党羽王继文贪污案,遭到明珠一党的疯狂反扑,他们借揭陈廷敬的亲家、湖广巡抚张汧贪腐一案对陈廷敬展开了攻击,导致陈廷敬被罢官。但是陈廷敬以退为进,最终查出了明珠买官卖官结交朋党的罪证,以结党营私、贪财纳贿之罪罢黜了明珠。此后,康熙再次起用陈廷敬为左都御史,陈廷敬纠劾百司、惩治贪墨,以“陈阁老”之名留芳青史。
  • 公元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侵略者在中国的藩属国越南挑起事端,大举进攻中国驻军,援越桂军遭受北宁惨败。法国向中国提出巨额赔款要求,因目的未曾达到,恼羞成怒,派中将孤拔率领远军舰队开赴中国,企图占领台湾港口,迫使清政府屈服就范。 战报传到京城,朝廷震怒,清议沸腾,战和两派争执不下。面对危难局势,刚刚掌握朝廷实权的慈禧决心与法军开战。于是急招归隐已久的淮军大将刘铭传回京,临危受命,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担负起保台抗法的重担。此事遭到湘军老帅左宗棠的强烈反对,认为刘铭传好大喜功,品行不端,不可委以重任。刘铭传几经周折,终于得到朝廷信任,总算得以成行。 为了打击清政府,在谈判桌上获得优势,法军准备截杀刘铭传。刘铭传得知此事,以谈判副使的身份来到上海。又故意出入青楼妓院,迷惑法国人。经过巧妙周旋,终于有了机会,即将成行。不料,援越淮军在越南观音桥打了胜仗,慈禧突然变卦,命刘铭传继续留在上海参与谈判。更让人忧虑的是,台湾兵备道刘璈担心刘铭传抵台后自己地位不保,纵容其子刘浤将刘铭传收养太平天国护王之女刘淑婷一事透露给朝臣。满朝为之哗然。 法方的无理要求再次激怒慈禧,用人之际,有意庇护刘铭传,便勒令刘铭传尽快赴台。而此时孤拔已经封锁海面,刘铭传一时进退两难。无奈之下,刘铭传接受了日本人的帮助,乘商船驶往台湾。 刘铭传抵台后,立即整顿军务,积极备战。然而,台湾战备松懈已久,一旦交火恐怕不堪一击。再加刘璈父子对刘铭传恨之入骨,湘、淮两系将官矛盾重重。面对众多棘手问题,刘铭传凭着自己的智慧和魄力逐一解决。 1884年8月4日,法军统帅孤拔向中国基隆驻军送来“劝降书”,被严词拒绝后,发动首次进攻,轰炸了基隆炮台。面对敌强我弱,刘铭传沉着应战,传令部队撤出阵地,诱敌深入。法军不知是计,登陆后拼命抢占制高点。清军趁机伏兵四起,将法军打得惨败。孤拔一怒之下炸毁了福建马尾船厂,打破了马尾、基隆互成犄角之势。随后孤拔又封封锁台湾。 当法军卷土重来之时,刘铭传考虑到沪尾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毅然决定令人炸毁基隆煤矿,使法国兵舰得不到煤的补给。又采纳李彤恩的建议,主动撤出基隆,全力保住沪尾。因为沪尾一旦失守则台北危机,若台北沦陷则台湾不保。他的撤基保沪这一决定,却不被大多数人理解。湘系将领孙开华等人激烈反对,自己的淮系将领曹国忠等人跪地哭谏。刘璈父子为使事态恶化,煽动不明真相的番民滋扰闹事。但刘铭传毫不动摇,喝令“有不遵令者斩”。他明明知道大清律里有“失地失城者斩”的律令,为了战略决策,却不得不强行为之。 两军交火,法军轻易占领基隆,却发现基隆已是一座空城。战舰得不到足够的补给,无法长期作战,孤拔不得不强攻沪尾。刘铭传在沪尾再次大胜法军。孤拔不甘失败,率舰队北上攻击定海。激战中,孤拔本人也中弹负伤,不久,在澎湖郁郁而死。中法战争就此结束。 在请功奏折名单中,